作者归档:gmp认证专家

产品验证

        在验证中,工艺验证与设备及系统的确认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它更多地与生产设备有关。

        产品验证应注意以下各点:

        1、新产品或新工艺有完善的研究开发资料,以便在工艺设备性能确认中,能够拟订出切合生产实际的验证方案;

        2、产品/工艺开发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及生产部门至少应当制订出生产方法、生产记录、标准操作规程的草案;

        3、根据法定标准制定产品质量标准、中间控制标准;

        4、制订好成品和中间控制取样计划,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并有足够的样品对有关工艺参数进行考察;

        5、制订必要的产品稳定性考察计划,通过稳定性考察进一步确认工艺参数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6、为确认工艺的重现性,至少需要进行连续3批的试生产;

        7、产品验证的批次量应尽可能与实际生产的批次量一致;

        8、与产品生产相关的工艺,已在相关设备/系统的性能确认中通过验证;

        9、产品验证试验如因故无法按预计验证方案进行,或验证结果达不到预计标准时,须调查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对验证方案作适当修订后再继续进行,验证方案的重大修改均需经质量管理部经理和生产部经理的共同批准。

        10、只有验证总计划获得最终批准后,质量管理部门方有权批准通过稳定性考察并符合法定标准的产品投放市场。

前验证的一般步骤及要点

前验证的一般步骤及要点

1、设计确认。由设计、咨询单位专家、本企业高层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对设计进行审查和确认,即根据GMP要求,针对本企业设定的目标,综合设计中所选用设备用户实际使用的反馈意见、咨询单位专家提供的数据资料,审核设计的合理性,看设计中所选用的设备或系统的性能及设定的技术参数是否符合GMP要求,是否适合本企业产品、生产工艺、维修保养、清洗、消毒等方面的要求。

2、安装确认。安装确认是对供应商所供技术资料的核查,设备、备品备件的检查验收,设备的安装检查,以确证其是否符合GMP、厂商的标准及企业特定技术要求的一系列活动。

3、运行确认。运行确认试验指通过按草拟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单机或系统的运行试验,即试车。运行确认是证明设备或系统各项技术参数能否达到设定要求的一系列活动。在运行确认的过程中需考虑设备运行的各项参数是否稳定,各步作业功能与标准是否一致,仪表是否可靠,运行中安全性是否有保证等因素。同时,也应全面考虑草拟的标准操作规程是否适用,必要时应作出相应的补充与修改。安装确认与运行确认一般可以由设备供应商与使用单位共同完成。供货商通过运行确认,将设备或系统调至适当的工作状态,同时培训了企业的人员,企业则通过这一活动,学习了操作、日常维护保养的技巧并验收设备。

4、性能确认。性能确认是为了证明设备、系统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和GMP有关要求而进行的系统性检查和试验。就辅助系统而言,经过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后,性能确认即是辅助系统验证的终点。就生产设备而言,系指通过系统联动试车的方法,考察工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主要运行参数的稳定性和运行结果重现性的一系列活动,实际就是模拟生产。模拟生产时,应根据产品的特点设计工艺运行条件,所用原料多数情况下可用替代品代替。对一些技术含量较高或工艺条件较为苛刻的产品而言,需要用产品配方中规定的原料按产品的配方进行模拟生产,以便为试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性能确认中往往需要作清洁验证的一些预试验,因此,用水来代替产品进行模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时,可将清洁验证的试验放到产品验证中去做。一般情况下,模拟生产至少应重复3次。对于比较简单、运行较为稳定,人员已有一定同类设备实际运行经验的生产线,也可跳过模拟生产,直接进行试生产。

验证的分类及适用条件

            验证的分类,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前验证、回顾性验证和再验证。在企业验证的实践中,验证还存在另一种形式,即同步验证。每种类型的验证活动均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

         1、前验证

        前验证通常指投入使用前必须完成并达到设定要求的验证。这一方式通常用于产品要求高、但没有历史资料或缺乏历史资料、靠生产控制及成品检查不足以确保重现性及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或过程。

        新品、新型设备及其生产工艺的引入应采用前验证的方式。前验证的成功是实现新工艺从开发部门向生产部门转移的必要条件。它是一个新品开发计划的终点,也是常规生产的起点。对于一个新品及新工艺来说,应注意采用前验证方式而不是优选工艺条件,更不是优选配方,因此,前验证前必须有比较充分和完整的产品和工艺的开发资料。为了使验证达到预计的结果,生产和管理人员在前验证之前进行必要的培训。适当的培训是实施前验证的必要条件,因为前验证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实施前验证的人员应当清楚地了解所需验证的工艺及其要求,消除盲目性,否则验证就有陷于形式的可能。

        2、同步验证

        同步验证以水系统的验证为例,人们很难制造一个源水污染变化的环境条件来考察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并根据源水污染程度来确定系统运行参数的调控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工艺验证的实际概念即是特殊监控条件下的试生产,而在试生产性的工艺验证过程中,可以同时获得两方面的结果:一是合格的产品;二是验证的结果,即“工艺重现性及可靠性”的证据。验证的客观结果往往能证实工艺条件的控制达到了预计的要求。当然,验证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及设备条件将直接影响验证的结果和可靠性。什么条件下采用何种验证方式,企业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重要的问题是在制订验证方案并实施验证时,应当特别注意这种验证方式的先决条件,分析主客观的情况并预计验证结果对保证质量可靠性的风险程度。

        3、回顾性验证

        当有充分的历史数据可以利用时,可以采用回顾性验证的方式进行验证。同前验证的几个批或一个短时间运行获得的数据相比,回顾性验证积累的资料比较丰富。从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回顾分析可以看出工艺控制状况的全貌,因而其可靠性也更好。

        4、再验证

        再验证,系指一项生产工艺、一个系统或设备或者一种原材料经过验证并在使用一个阶段以后旨在证实其“验证状态”没有发生漂移而进行的验证。根据再验证的原因,可以将再验证分为下述3种类型:1)化妆品监管部门或法规要求的强制性再验证;2)发生变更时的改变性再验证;3)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的定期再验证。

企业实施验证的原则要求

    工艺验证有如下具体要求:

    1、关键工艺应该进行前验证或回顾性验证;

    2、采用新的工艺规程或新的制备方法前,应验证其对常规生产的适用性;使用指定原料和设备的某一确定生产工艺应能够连续一致地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3、生产工艺的重大变更都必须经过验证;

    遵循对验证的原则要求,企业一般可将以下各条作为本企业的标准。

    1、必须制订验证总计划,并按计划实施验证;

    2、有完整的验证文件,并经过批准是质量管理部门决定产品是否准予投放市场的先决条件。

    3、必须根据有关法规及用户的要求建立验证合格的标准,标准应当量化,应当以量化的标准来评估验证的结果。

    4、验证方案应当包括验证的目标、方法及合格标准,验证方案应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5、系统、设备、计算机、工艺、公用工程及仪器仪表应根据批准的安装确认方案进行确认。

    6、必须根据批准的运行确认方案对系统、设备、计算机、工艺、公用工程及仪器仪表进行运行确认,运行确认应当有运行时间的要求,运行确认的结果应由质量管理部门审核并批准。

    7、必须根据批准的性能确认方案对系统、设备、计算机、工艺、公用工程及仪器仪表进行确认。性能确认应当在常规生产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8、除特殊情况,质量管理部门有权作例外处理外,产品验证的批号不得少于3个,所生产产品必须符合验证方案中规定的合格标准,此外,产品验证所用的系统、设备、计算机、工艺、公用工程及仪器仪表均必须有适当的验证文件。

    9、定期进行预防性维修及校正/校验并有相应记录是进行验证的重要条件,厂房、设施及各种系统的竣工图应当准确并及时更新。

    10、应规定验证文件的保存期限,除符合保存期的要求外,验证文档还应符合安全可靠及具有可追溯性的要求。

    11、系统、设备、计算机、工艺、公用工程及仪器仪表均须有批准的操作规程,人员须经适当培训。

    12、与产品相接触的系统、设备、计算机、工艺、公用工程及仪器仪表及与此相关的显示、控制或记录用的计算机,均应列入清洁验证方案进行验证。

    13、原辅包装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定量试验方法必须经过验证。

    14、已验证系统需作必要变更时,均需由负责再验证的有关人员仔细审核,与变更相关并具有可追溯性的变更审查及批准文件,均应归档。

    15、关键系统、设备、计算机、工艺、公用工程及仪器仪表均应定期监控、检查/校正或试验,以确保其处于已验证过的状态。

在库检查

物料在库储存期间,由于经常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各种质量变化现象。因此需采取适当的保管、养护措施外,还必须经常地和定期地进行在库检查。在库检查指对库存物料的查看和检验。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其质量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验证所采取的养护措施的成效。掌握其质量变化的规律。
一、检查的时间和方法
在库检查的时间和方法,应根据物料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结合季节气候、储存环境和储存时间长短等因素掌握,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四三三”检查
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检查40%,第二个月检查30%,第三个月检查30%,使库存物料每个季度能全面检查一次。
2、定期检查
一般上、下半年对库存物料逐堆逐垛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特别对受热易变质、吸潮易引湿、遇冷易冻结的物料要加强检查。
3、随机检查
一般是在汛期、雨季、霉季、高温、严寒或者发现有商品质量变质苗头的时候,临时组织力量进行全面或局部的检查。
二、检查的内容与要求
检查的内容包括库房内的温湿度,物料储存条件及药品是否按库、区、排、号分类存放,货垛堆码、垛底衬垫、通道、墙距、货距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物料有无倒置现象,外观性状是否正常,包装有无损坏等。在检查过程中,要加强对质量不够稳定、出厂较久的物料以及包装容易损坏和规定有效期的物料的查看和检验。原辅料储存应制定储存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期满后应复验,特殊情况应及时复验。不合格、超过有效期的原料应及时按规定处理,并做好记录。
在库检查要求做到经常检查与定期检查、员工检查与专职检查、重点检查与全面检查结合起来进行。检查时要做好详细记录,要求查一个品种规格记录一个,依次详细记录检查日期、物料存放货位、品名、规格、厂牌、批号、单位、数量、质量情况和处理意见,做到边检查边整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查完后,还要对检查情况进行综合整理,写出质量小结,作为分析质量变化的依据和资料。同时,还要结合检查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在库物料的保管养护工作水平。

污染的概念和种类

污染”释义为:当某物与不洁净的或腐坏物接触或混合在一起从而使该物变得不纯净或不适用时,即污染。在GMP中,我们给它的定义为:“当一个药品中存在有不需要的物质或当这些物质的含量超过规定限度时,这个药品即是受到了污染。”污染常见形式有三种:即尘粒污染、微生物污染和遗留物污染。
一、尘粒污染
所谓尘粒污染,是指药品因混入不属于它的那些尘粒变得不纯净,包括尘埃、污物、棉绒、纤维以及头发等。它具有下述三个特点:
1、普遍存在性
人类生存离不开尘埃:没有尘埃,我们的眼睛和皮肤就会被阳光灼伤,天上就不会有云彩,更不会下雨;尘埃能将阳光部分反射回太空,夜晚能阻滞地面上的红外线逸出,使昼夜气温变化平衡。尘埃无处不在,在不同条件下,几乎任何物质都能转变成尘粒。
2、大量存在性
一个典型的制药企业的环境中,每立方米空气可能含有180万至2.7亿个尘粒。我们用现代最先进的空气过滤装置也只能除去相对于环境99%的尘粒,没有除去的残留尘粒,构成对药品的污染。
3、尘粒个体差异性
有些尘粒,肉眼就能够看到,而有些尘粒必须用相关的测量仪器和装置才能观察和分析出来。相对大的尘粒能造成大的危害,但易于识别和清除,而细小的尘粒,虽然质量不大,但难以清除,达到一定的数量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二、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是由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所引起的,有以下三个特点:
1、普遍存在性
人类生存离不开微生物,微生物是我们日常生活所信赖的一个部分,它到处存在,存在于空气中、水中、土壤中,甚至我们身上。据统计,1g湿润的土壤中有78万个的微生物。
2、高繁殖性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细菌是其最常见形式,此外还有霉菌、真菌、藻类和病毒等,以细菌为例,如果它得到了必需的养料、水分和适宜的温度,就能迅速繁殖,繁殖速度极高。通常一个细菌在仅仅24H后可产生出281兆个的细菌。这一点对于生物药品制造企业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高毒性
有些细菌的代谢产物对人类有益,但是大多数微生物代谢产物对人体有害,有的甚至有极大的危害。对于药品生产来说,如果混有这些代谢物,将产生严重后果,如沙门菌可引起致命性的伤寒热或严重的肠道疾病。
三、遗留物污染
由于对生产中使用的设施、设备、容器、仪器等清洁不彻底,致使上批生产的遗留物对药品生产造成的污染。

计量管理与认证

        计量管理是协调计量技术、计量经济、计量法制三者之间关系的总称。

        制药企业计量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保证计量器具配备齐全,计量统一,量值准确可靠,使量具处于完好的状态。其工作内容为:贯彻执行各种计量法规、制度,采用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测量手段,正确使用和维护计量仪器设备,规划、制定药品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计量管理制度。

        1、计量工作在制药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1)药品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控制。计量技术是药品生产中对工艺参数监控的主要手段。如药品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是温度、压力、流量、PH值、重量、装量、含量等参数,通过控制这些参数值,就能保证药品生产正常进行和药品质量。

        2)评价药品质量。对采购进厂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容器、半成品、成品等用计量手段严格把关,确定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3)对企业安全保障和环境的监控。

        4)对水源、电力、蒸汽等能源的计量监测。

        5)经营管理方面除能源外的物资消耗定额的计量管理。

        6)提供计量测量数据信息。提供计量测量数据信息是企业生产信息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的重要基础。

        2、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单位管理、量值管理传递、计量器具管理和计量机构的管理。计量管理又分为强制性计量管理和非强制性计量管理。

        3、计量管理是药品质量管理的基础。药品的检验是药品生产过程中计量测试工作的具体表现。为了保证药品生产的质量,国家规定药品生产企业要通过各项工程等方面的验收,其中包括计量认证工作。药品GMP认证之前,必须先行通过计量认证合格。这一点充分说明计量工作对保证药品质量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的计量管理法律法规所讲的计量认证主要是指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从广义上说,制药企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经过相应形式的计量认证。

验证

        验证是化妆品生产及质量管理中一个全方位的质量活动,它是实施GMPC的基础。

        1、化妆品厂的运行必须以质量保证体系为手段,有明确的“标准”,以便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而“标准”的确立又必须以生产设备、方法、规程、工艺验证的结果为基础。

        2、实施GMP,需要按“标准”对各种过程进行控制,实现过程确实受控的目标。

        3、过程管理遵循动态法则。在按“标准”对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监控的同时,又必须用各种过程监控的实际数据来考核“标准”制订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或对已验证状态是否发生了漂移作用作出评估,进而通过再验证的手段或对历史数据进行回顾总结的办法,对“标准”进行必要而适当的修订。“标准”应依托于过程,并最终为过程受控服务。

        企业常规的生产运行需要确立可靠的运行标准。这一广义的标准除了产品的质量指标外,还包括厂房、设施、设备的运行参数、工艺条件、物料标准、操作及管理规程,如人员通过培训考核上岗等。验证是确立生产运行标准的必要手段。一个新建化妆品厂如未经验证投入运行,可视为无标生产,其化妆品生产及质量管理全过程的受控将无现实的基础。一个已运行多年的化妆品厂,如不以回顾性验证的方式对已获得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检查,对关键的工艺不作适当的再验证,或对已验证过的状态缺乏有效的监控,它也不可能做到过程受控。在这种条件下,成品最终检查的合格并不能确保出厂批的产品都达到了规定的标准。

GMPC管理体系审核的特点

GMPC管理体系审核的特点

1、正规

必须有适当的GMPC管理体系文件,文件应层次分别、相互协调,文件控制、文件更改应符合标准,实际行动与书面文件或非书面文件承诺一致,必要的运作有可追溯性记录。

2、正式、有序、独立

GMPC管理体系审核必须是被授权的且必须依据正式的合同或特定的要求进行。

1)合同、授权证明;

2)质量手册及其配套的体系文件;

3)ISO9000族国际标准;

4)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GMP管理体系的审核按正式程序进行。目的、范围明确,有正式的审核计划 ,运用检查表进行职业化审核。

GMPC管理体系的审核结果形成正式文件。审核结果以正式的审核报告形式提交委托方或受审核方,审核报告和记录作为正式文件留存到规定期限。

审核依据客观证据判断,包括:客观存在的证据;不受情绪或偏见左右的事实;可定性或定量的事实;形成文件的陈述;可验证。

从事GMPC管理体系审核的人员具备一定的资格。第一、第二方审核人员受过培训,能胜任工作,与被审核工作无直接责任。第三方认证的审核人员须为国家注册审核员。

3、GMPC管理体系审核是个抽样过程。